基本案情
某年某月某日,患者张某因车祸致右下肢多处骨折及左肩关节损伤,被送往甲医院救治。入院检查显示其右胫骨平台骨折、髌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,院方采取石膏固定及保守治疗。治疗期间,患者反复出现右下肢剧烈疼痛、肿胀及足部麻木症状,但医护人员仅予以消肿处理,未及时排查骨筋膜室综合征。某年某月某日患者要求出院,院方在出院告知中未强调血栓风险。5日后,患者因右足发黑、皮温降低转入乙医院,确诊为右腘动脉血栓合并下肢坏疽,最终行右小腿中上段截肢术。患方认为甲医院未及时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、乙医院截肢方案不当,遂提起诉讼,要求两院共同承担赔偿责任。
法院审理
法院受理后,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医疗损害鉴定。听证会上,患方代理律师指出:甲医院在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、感觉异常等典型症状时,未采取筋膜室压力监测或切开减压等必要措施,违反诊疗规范;乙医院在未充分评估肌肉坏死范围的情况下直接截肢,存在过度治疗嫌疑。甲医院辩称患者拒绝配合肩部固定治疗,且治疗期间已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。乙医院主张坏疽范围难以精确判断,截肢系为防止感染扩散的必要措施。经某医疗纠纷鉴定机构审查,甲医院存在以下过错:对石膏固定后肢体肿胀变化监测不足,未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;未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症状,延误8小时黄金救治期;出院告知存在缺陷,未明确血栓预警指征。乙医院诊疗行为符合血管外科操作规范,截肢决策具有必要性。鉴定意见认定甲医院过错与截肢后果存在因果关系,参与度评定为20%-30%。
本案争议焦点集中于《侵权责任法》第五十四条的医疗过错认定标准。根据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》,甲医院的过错主要体现在:注意义务违反:未执行《骨科诊疗规范》中”闭合性骨折合并持续疼痛需每小时监测筋膜室压力”的规定;告知义务缺失:出院医嘱未书面告知血栓形成的预警症状,违反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;因果关系判定:延误治疗直接导致肢体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,符合《外科学》中肌肉不可逆坏死的医学标准。乙医院依据《血管外科手术指南》实施截肢,术中确认腘动脉完全闭塞及肌肉坏死,符合紧急救治原则。患方指出,甲医院的过错构成”诊断延误型”医疗事故,应承担主要过错责任。法院采纳司法鉴定意见,综合患者自身伤情及治疗配合度,判定甲医院承担25%的赔偿责任。参照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》计算医疗费、残疾赔偿金及假肢安装费用,判决甲医院赔偿患者各项损失共计30万余元,乙医院不承担赔偿责任。
关键词:日照医疗损害纠纷律师,医疗事故责任认定,医疗官司赔偿标准,日照医疗纠纷律师事务所,医疗机构过错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