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案情
某年某月某日,孕妇在某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,产前检查无异常,经顺产娩出一女婴(以下称“患儿”)。患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,1分钟阿氏评分仅5分,被诊断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、窒息、脑病及多脏器损伤,后经抢救仍遗留脑瘫伴痉挛性四肢瘫及精神障碍。患儿家属认为,医院在分娩过程中未规范实施胎心监护、抢救措施不到位,且病历记录存在重大疏漏,导致患儿终身残疾,遂诉至法院,要求赔偿医疗费、护理费、残疾赔偿金等共计82万余元,并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。
被告医院辩称,原告起诉已过诉讼时效;患儿损害后果可能涉及遗传因素,且诊疗行为符合规范,与损害后果无直接因果关系。同时,医院申请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以排除先天性病因。
本案审理中,法院委托两家司法鉴定机构对诊疗过错、因果关系及伤残等级等进行鉴定。鉴定意见显示:医院在产时未持续胎心监护、复苏抢救及转诊流程不规范、病历书写不完整,过错行为与患儿损害后果存在次要因果关系;患儿非肢体瘫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均构成二级残疾,需完全护理依赖。
法院审理
法院经审理查明,患儿母亲入院时诊断为“孕40+2周、脐带绕颈”,医院选择阴道试产符合医疗原则,但存在以下过错:
未持续胎心监护:患儿存在脐带绕颈等高危因素,医院未持续监测胎心,未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;抢救及转诊不规范:患儿出生后抢救记录缺失,气管插管操作未详细记载,转诊过程亦无完整记录;病历书写重大疏漏:人工破膜、新生儿抢救等关键环节记录简略,不符合病历书写规范。司法鉴定意见认定,医院过错行为与患儿损害后果的原因为次要原因(参与度建议16%-44%)。原告主张按40%比例赔偿,被告虽抗辩承担下限责任,但未申请重新鉴定。法院结合鉴定结论及双方证据,确认医院过错责任比例为40%。判决赔偿医疗费、护理费、残疾赔偿金等合计70余万元,精神损害抚慰金:5万元;案件受理费:由医院全额承担。
法律分析
《民法典》第1218条规定,医疗机构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,造成患者损害的,应承担赔偿责任。本案中,医院未持续胎心监护、抢救记录缺失等行为,明显违反诊疗规范,构成过错。鉴定意见明确次要因果关系,法院据此划分责任比例合法有据。诉讼时效抗辩,患儿损害后果持续至起诉时,且家属在知道权利受侵害后及时主张,未超过诉讼时效,被告相关抗辩未获采纳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,完善病历记录,避免因程序瑕疵承担法律责任;遇类似纠纷时,可委托专业医疗损害纠纷律师(事务所),通过司法鉴定及证据梳理维护合法权益。
关键词:日照医疗损害纠纷律师,日照医疗事故责任纠纷,日照医疗官司律师,日照医疗责任纠纷律师事务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