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案情
某中年男性因高处坠落导致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,于某年某月某日入住某三甲医院骨科。经CT检查确诊为颈3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(ASIA D级),院方在完成术前准备后实施颈椎前路椎体复位融合内固定术。术后6小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、血氧饱和度骤降,经多科室会诊诊断为急性喉头水肿,虽行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抢救,终因缺血缺氧性脑病引发多器官衰竭,于术后第6日死亡。
本案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,家属提起诉讼,主张院方术前未规范实施气管推移训练、术后监护存在重大疏漏,要求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。
法院审理
病程记录缺失术后关键6小时的护理记录,违反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关于一级护理需每小时记录病情的规定;术前讨论记录提及需进行气管推移训练,但病程文书及护理记录均无实施记载;司法鉴定报告确认院方存在两大过错:①未执行医政医管局《颈椎手术操作规范》要求的气管训练流程;②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存在重大漏洞,延误喉头水肿早期识别。过错责任认定: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218条,院方存在双重过错:违反诊疗规范:颈椎前路手术需提前3-5天进行气管推移训练,本案术前仅1天且无实施证据,直接增加术区水肿风险;护理等级失职:一级护理要求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,但术后关键时段护理记录空白,违反《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》。因果关系认定:司法鉴定显示:气管训练缺失导致术中过度牵拉喉返神经,构成水肿诱发因素(参与度40-50%);术后监测漏洞延误抢救黄金时间(参与度20-30%),综合评定院方过错与损害后果存在同等因果关系。免责抗辩排除:院方主张喉头水肿属手术固有风险,但法院采纳鉴定意见:《医疗纠纷预防条例》第12条要求对可预见的并发症须有完备预防措施;本案并发症可通过规范操作显著降低发生率,不适用不可抗力条款。经医疗损害鉴定,法院最终判定:医疗过错参与度按60%计算;包含死亡赔偿金、被扶养人生活费、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判决书特别强调:医疗机构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规范防控义务不因手术复杂性减免,病历书写缺陷直接适用过错推定原则。本案例提示:涉及颈椎手术等高风险治疗时,患者家属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事故律师事务所,重点核查术前准备、术后监护两大核心环节的合规性,通过司法鉴定锁定关键证据,维护合法权益。
关键词:医疗事故赔偿 喉头水肿医疗纠纷 颈椎手术并发症 医疗损害律师 医疗责任认定标准